科技新地标:印度凯拉拉首个AI与机器人研究中心落户科拉姆

在印度教育和科技领域,有一个鲜为人知但却令人振奋的故事正在悄然展开——喀拉拉邦,这片以高识字率和教育传统闻名的土地,正快速崛起为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先锋阵地。随着第一所人工智能学校的成立、首位人工智能教师的亮相,再到即将在科拉姆市建立起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中心,这些创新举措不仅预示着教育模式的巨大变革,也为印度乃至全球教育科技的发展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圣地吉里维迪亚巴万学校: 打开人工智能教育的大门
2023年8月,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在喀拉拉邦发生。由印度前总统拉姆·纳特·科文德亲手揭幕的全国首所人工智能学校——圣地吉里维迪亚巴万学校正式启动。这所学校不仅是硬件设施的集大成者,更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了一个全方位、个性化的学习环境。面向8至12年级的学生,学校用AI支持的学习系统实现了多层次测试、能力评估和职业规划,这不仅提升了学习质量,更激发了学生潜力。更难能可贵的是,记忆技巧训练也被纳入课程,显示出喀拉拉邦教育创新的深度和广度。

科拉姆——未来的AI与机器人研发重镇
距离圣地吉里维迪亚巴万学校不远的科拉姆市,则成为了喀拉拉邦人工智能教育腾飞的“发动机”。喀拉拉邦首个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中心——Zoho研发中心即将在这里启用,预计于2024年7月2日投用。这一中心的设立,将为本地乃至整个印度的人工智能教育与科研奠定坚实基础。它不仅是科研设备的集合,更是培养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摇篮。随着研究中心的投入使用,未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将在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得到更加深入的应用。

Iris——首位人工智能教师的诞生
教学课堂里出现“机器人老师”,听起来有些科幻,但在喀拉拉邦蒂鲁万纳普兰市,这一景象已经成真。2024年3月,KTCT高级中学引入了由Makerlabs Edutech开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类人机器人“Iris”。Iris不仅能流利使用英语、马拉雅拉姆语和印地语三种语言,还可以实时转换语音与文本,对学生问题应答自如。更令人瞩目的是,Iris的课堂缺课率几乎为零,真正做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随着Makerlabs不断完善Iris的互动和操作功能,这样的人工智能教师或将成为未来更多学校的标配。

人工智能的影子不仅延伸至教育领域,也深深扎根于喀拉拉邦的医疗创新。2025年2月,全球首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政府慢性眼病筛查项目在喀拉拉启动,通过与Remidio合作,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多种眼疾进行早期诊断。同时,科钦阿米塔医院引入的AI辅助成像技术,为心脏病护理开辟了新篇章。这种跨领域的技术融合,是喀拉拉邦推动公共服务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喀拉拉邦之所以在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的赛道上领跑,离不开其长期高识字率的积淀与政府的积极推动。政府通过促进学校与企业联动,鼓励创新应用,为AI教育的落地铺平道路,构建了良好的生态系统。如今,这一生态系统正孕育出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推动教育模式不断革新。

总体来看,喀拉拉邦的人工智能教育革命已经拉开序幕。它不仅显示了地方政府在整合前沿科技与传统教育的前瞻眼光,更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从科幻变为现实,具体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活轨迹。随着AI技术的成熟与普及,喀拉拉邦的探索无疑将为印度乃至全球教育创新提供宝贵的经验与启示。而科拉姆即将落成的AI与机器人研究中心,无疑将成为这场变革的坚实桥头堡,承载未来无限可能。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