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SPI与KOSDAQ指数暴跌:盈利回吐潮来袭

近年来,韩国股市的波动性再次成为金融圈热议的话题。以KOSPI与KOSDAQ为代表的两大指数,近期呈现大幅震荡,背后牵动的是投资者神经和市场信心的复杂交织。为何这个亚洲经济强国的股市突然陷入低迷?离不开全球贸易摩擦、政策不确定性、企业盈利分化以及政治风波的多重影响。

年初,KOSPI和KOSDAQ在经历了七个月的持续调整之后迎来一波反弹,恢复势头一度激励人心。在新兴市场普遍回暖的背景下,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韩国经济的增长潜力,谨慎地释放了积压已久的买盘。数据显示,那时指数出现了超过6%的显著涨幅,市场一片“春风得意”。然而,表面的风光并未持久,风云骤变就在不远处。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再度扬言对韩国出口加征关税,这一消息迅速点燃了市场的敏感神经。虽有部分投资者押注美国政策具有一定灵活空间,KOSPI、KOSDAQ甚至短暂反弹,但随后的获利回吐浪潮几乎撕裂了这一希望。投资者开始系统性地兑现利润,担忧贸易摩擦升级带来的风险。这股获利回吐的潮流在市场主要关口反复上演,令指数一度跌破3100点(KOSPI)和800点(KOSDAQ)的心理关卡。尤其在总统大选前夕,金融板块的获利了结显得尤为明显,伴随着外资及机构投资者的密集撤离,资金流的逆转导致市场受挫加剧。

加剧韩国股市动荡的还有政治风暴。尹锡悦总统面临弹劾调查,投资者情绪骤然变得脆弱。政治不确定性使得本已承压的市场雪上加霜,KOSPI指数甚至跌破了2460点大关。外资连续大幅卖出,短线交易者则趁机获利出逃,市场的承压感迅速蔓延。多重负面消息叠加,市场信心受到沉重打击。

此外,需要关注的是市场结构的分化现象。作为韩国股市旗舰的三星电子等大型科技蓝筹,在波动中偶尔展现出“护盘”作用,支撑KOSPI指数相对稳健。然而,KOSDAQ板块另一些新兴科技公司,如Alteogen等,却面临盈利下滑和股价承压的双重困境。企业盈利的分水岭逐渐显现:KOSPI成分股在第一季度利润显著增长,而KOSDAQ上市公司尽管销售额增长却难以转化为盈利,税收优惠政策即将到期的压力更给中小科技企业带来不小挑战。

近期的市场形势愈发严峻。2024年9月底数据显示,近七成KOSDAQ公司呈现负回报,KOSPI也有六成股票自去年底以来表现不佳。所谓“黑色星期一”的市场崩盘让韩股大跌,触发了熔断机制,投资者无情抛售,赔本情绪蔓延至个人投资者,累计净卖出资金超过1200亿韩元,显示出市场恐慌情绪日益加深。

不过,事情并非一面倒的悲观。特朗普暂停关税政策的消息一度拉动韩国股市反弹,市场对政策晴雨表依然敏感,部分分析师看好KOSPI存在“选择性投资机会”,认为其独特优质企业仍可为投资者带来回报。只不过,当前股市的波动性依然居高不下,脆弱的投资情绪需要时间和政策稳定来修复。

这场围绕利润兑现的漫长拉锯战,揭示了多重复杂力量正在交织影响着韩国股市。全球贸易环境的阴云未除,国内政治的不确定性挥之不去,企业盈利差异不断拉大,投资者在寻求出路的同时又面临重重挑战。未来韩国股市若想重拾韧性,不仅需要外部政策环境的明朗,也需内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投资者如何在风云变幻中理智抉择,这无疑将成为考验智慧与耐心的长线博弈。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