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四起,看似剑拔弩张的贸易战,为何在最后一刻戛然而止?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与越南达成的贸易协议,将关税设定在20%这个微妙的数字上,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利益博弈和策略考量?这不仅仅是一纸协议的签署,更像是一场高风险的赌局,牵动着两国经济的神经。
长期以来,美国与越南之间的贸易关系并非一帆风顺。特朗普政府曾多次指责越南存在巨额贸易逆差,并声称越南存在对美国商品的倾销行为。这些指责如同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两国之间的贸易冲突。而特朗普政府更是挥舞着关税大棒,威胁要对越南商品征收高达46%的惩罚性关税。可以想象,一旦这一威胁成为现实,对越南这个依赖出口的经济体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越南政府设定的2025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也将变得遥不可及。
为了避免这场灾难的发生,越南政府展开了一场积极的自救行动。数周的紧张谈判,展现了越南在贸易问题上的灵活态度。越南承诺取消对美国商品的关税,这其中就包括对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和汽车等关键产品的关税。这无疑是一项重大的让步,展现了越南希望维持与美国贸易关系的诚意。但是,谈判桌上,远不止于关税的数字游戏。
更深层的博弈在于“转运贸易”。美国长期以来担心,中国商品通过越南转运至美国,从而规避关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越南同意加强原产地规则,以减少这种转运行为。特朗普更是直接在社交媒体上放出狠话,表示协议中包含对“转运”商品征收40%关税的条款。这项条款的威慑力不容小觑,它不仅针对越南,更是向所有试图通过转运贸易规避美国关税的国家发出了警告。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也强调,这项“转运”关税将有效遏制此类行为。这看似针对转运贸易的举措,实则是美国试图重塑全球贸易格局的一部分,旨在迫使其他国家遵守其制定的游戏规则。
纵观特朗普政府的贸易策略,先施压,后谈判,似乎已经成为其惯用的手段。通过高关税的威胁,迫使对方做出让步,从而达到更有利于美国的贸易条件。此次与越南的贸易协议,也正是这一策略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协议是在美国暂停对越南征收高额关税的最后期限前达成的。如果未能达成协议,高额关税将立即生效。这无疑给越南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压力,也使得越南在谈判中不得不做出更多的妥协。2025年7月9日,这个看似普通的日期,实则是一场贸易战爆发的倒计时。最终,双方在最后一刻达成协议,避免了贸易战的升级。
那么,这场贸易博弈的赢家是谁?表面上看,美国通过降低关税,解决了贸易逆差和转运贸易的问题。越南则通过取消对美国商品的关税,保住了对美国出口市场,避免了经济遭受更大的冲击。但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此次协议的达成,为其他国家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提供了借鉴。即通过积极沟通和灵活应对,或许能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找到一条互利共赢的道路。未来,美国与越南的贸易关系将继续发展,但双方仍需在关税、原产地规则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协调和完善,以确保贸易关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而这场贸易协议背后的故事,也将继续影响着全球贸易的走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