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2025年——人机交互领域暗流涌动,一场关于未来工作模式的豪赌正在上演。在荷兰数学与信息中心(CWI)举行的第四届人机交互工作研讨会(CHIWORK 2025)看似平静的学术交流背后,隐藏着一场关乎技术变革、产业洗牌,甚至人类命运的深刻变革。
触觉迷雾:XR广告的暗黑诱惑
“最佳演示奖”的颁布,无疑是这场变革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然而,与以往的光鲜亮丽不同,这次获奖的“Dark Haptics Scenarios for Future XR Advertising”演示,却带着一丝令人不安的色彩。它探索了扩展现实(XR)广告中利用触觉反馈的可能性,初听起来似乎只是广告形式的创新,但仔细推敲,却让人不寒而栗。
想象一下,未来的广告不再仅仅是视觉和听觉的轰炸,而是通过触觉直接作用于你的神经,让你身临其境地体验产品,甚至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这是否意味着广告商可以操纵你的感官,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消费主义的傀儡?这种技术一旦被滥用,将会对个人隐私和自由意志造成怎样的威胁?“Dark Haptics”这个略带阴暗的名称,似乎预示着这项技术潜在的风险。
最佳演示的背后:谁在引领创新?
除了“Dark Haptics Scenarios for Future XR Advertising”,往届的CHIWORK也涌现出诸多引人注目的创新。比如,MobiTouch 曾荣获 CHIWORK 2024 的最佳演示奖,EKAW 2024会议也曾获得最佳海报和演示奖。这些奖项的获得者是谁?他们的研究方向是什么?他们与背后的投资方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这些看似平常的学术交流,实则是各大科技公司和研究机构争夺未来话语权的战场。每一次最佳演示奖的颁布,都意味着一项新技术的崛起,也意味着一批新的领军人物的诞生。谁能率先掌握这些技术,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奖项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更是资本和权力的博弈。
人机协同的未来:乌托邦还是反乌托邦?
在“互动环境中的人机协同未来”研讨会上,专家们试图描绘一个美好的未来:机器人与人类和谐共处,共同创造更高效、更安全的工作环境。然而,这个乌托邦式的愿景,是否真的能够实现?
随着机器人技术在工作场所的普及,大量劳动力将被取代,失业率将可能飙升。即使一部分人能够适应新的工作模式,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协作,也可能导致工作性质的异化,让人沦为机器的附属品。更令人担忧的是,人机协同是否会加剧社会不平等,让少数精英掌握更多的资源和权力?
Abdallah El Ali参与了关于人工智能系统披露和生成式人工智能风险的讨论,也在Humanitarian AI播客中分享了对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透明度的见解。他的言论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伦理的深刻思考。我们是否应该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保持警惕?如何确保人工智能技术为人类服务,而不是反过来控制人类?
荷兰CHI社区:未来科技的隐秘推手
荷兰人机交互社区(CHI NL)在CHIWORK 2025背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在2025年4月举办 ICT.OPEN 2025 – HCI 专题,还在5月参加 GamesCHI 研讨会和 CHI 2025 社交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也为科技公司和投资者搭建了桥梁。
CHI NL的活动表明,荷兰正在成为人机交互领域的重要枢纽。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警惕,在科技创新浪潮中,是否会涌现出一些见不得光的交易和利益输送。我们是否应该对这些社区的运作方式进行更严格的监管,以确保技术的健康发展?
CHIWORK 2025看似是一场关于人机交互的学术盛会,实则隐藏着关于技术伦理、社会公平和未来命运的深刻思考。在看似光鲜亮丽的科技进步背后,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审视其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否则,我们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一个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未来。人机交互的未来,究竟是乌托邦,还是反乌托邦?这个问题的答案,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