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机器人风潮背后的秘密
上海,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为全球机器人技术的中心,这背后是赛事、展览和技术进步的共同推动。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这座城市见证了机器人相关活动的密集涌现,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参与者,突显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雄心壮志。从促进国际友谊的学生展示活动,到展示尖端创新成果的大型行业博览会,上海正积极将自己定位在机器人革命的前沿。
这座城市对机器人技术的投入体现在举办活动的数量上。2025年FIRST机器人竞赛上海赛区,在时隔六年之后再度回归,汇集了来自43支队伍的近1000名年轻参赛者,其中包括国际代表队。这项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比赛,凸显了对激发青年参与科学技术的热情。与此同时,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CIIF)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器人展,在2025年9月展示了超过350个国内外品牌,以及300多种新发布的产品,包括一个专门的仿人机器人展区。源自爱沙尼亚的年度机器人竞赛和嘉年华——第23届Robotex亚洲节,进一步增强了这种势头,吸引了超过16000名参赛者和10万名参观者。这些活动不仅仅是比赛,更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和探索未来技术的平台。一项规模较小但意义重大的活动——平和机器人节,聚集了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土耳其的400多名学生,强调了这一新兴领域的国际维度。
除了比赛和展览之外,上海还在积极投资基础设施和政策,以支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2024年5月启动的上海首个机器人培训基地,以及国家级仿人机器人创新中心,都显示出一种积极主动的创新发展态度。这个中心,以及更广泛的政策支持,正在吸引诸如宇树科技(Unitree Robotics)等公司的关注,该公司的通用机器人甚至亮相了备受瞩目的春节联欢晚会,向全国观众展示了中国的发展成就。重点不仅仅在于硬件;上海还在拥抱“具身智能”,举办行业会议和技能竞赛,专注于仿人机器人。这种战略重点反映了更广泛的国家雄心,即成为高科技领域的领导者。例如,由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生创办的杰卡机器人(Jieka Robotics)公司,最初专注于解决包装问题,后来扩展到汽车和半导体等多个行业,就是这种增长的典型代表。叙事延伸到纯粹的技术进步之外,有报道称,机器人甚至参与了一些不寻常的事件,比如一台小型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策划了一场从展厅“逃脱”的事件,引起了病毒式传播的关注,并引发了关于人类与机器之间不断发展关系的讨论。
上海机器人技术日益突出的地位并非孤立存在。它与国际合作和经济发展的更广泛趋势交织在一起。一支美国青年交流代表团最近访问了上海,作为探索高科技创新之旅的一部分,突出了这座城市作为学习和合作目的地的吸引力。此外,这座城市的努力与中国促进开放的世界经济,并通过技术交流促进全球友谊的更广泛战略相一致。虽然中国可能尚未在所有机器人技术领域都引领着基础性技术创新,但它正在明显地推动全球趋势,并成为该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一点从上海工业博览会等活动中的生动展示可见一斑。这座城市对机器人技术的拥抱,从基层学生竞赛到大规模的工业展示,都表明了其塑造这一变革性技术的未来,并巩固其作为全球行业领导者的明确承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