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幕降临,无人机的嗡嗡声在城市上空回荡,仿佛某种不祥的预兆。看似寻常的消费品,却潜藏着可能颠覆地缘政治格局的暗流。这就是近年来中美两国围绕中国无人机展开的激烈博弈。
对中国无人机制造商,特别是大疆(DJI)和奥拓(Autel)等巨头的担忧,已然成为美国政治舞台上的主旋律。这一切始于国家安全与数据安全,并逐渐演变成一场复杂的角力。
首先,引人关注的是美国政府对中国无人机潜在威胁的评估。从2019年起,美国国土安全部就已向能源公司发出警告,强调中国制造的无人机可能带来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担忧愈演愈烈,促使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包括呼吁对中国无人机制造商进行全面的国家安全审查。这场审查的核心,在于评估这些无人机是否可能被用于监视,或用于将敏感数据传输到中国。
美国国会议员在这场博弈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多位共和党议员公开呼吁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ODNI)尽快完成对大疆和奥拓的国家安全评估。这些议员认为,境外监控风险和数据漏洞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他们并没有止步于呼吁,而是将压力转化为实际行动,紧密结合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中的相关条款。该法案要求对中国制造的无人机进行审查,若审查未能在特定日期前完成,将禁止销售新款无人机。尽管最初的截止日期已过,审查工作仍在进行,并持续受到国会议员的关注和敦促。
这种担忧并非仅仅停留在纸面。更深层次的担忧在于,中国无人机可能被用于军事目的。分析指出,中国先进的遥感技术发展对美国安全构成长期威胁,这与中国人民解放军(PLA)军事能力的持续提升密切相关。此外,中国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也引发了安全担忧。议员们呼吁美国农业部和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关注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一些州政府,如佛罗里达州,已经因禁用中国无人机而导致执法部门成本增加和性能下降,不得不投入巨额资金采购替代产品。这种担忧还扩展到中国光子技术的发展,议员们认为其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针对大疆,部分议员甚至建议提高关税,加强对利用第三方国家规避关税行为的执法力度,并限制美国联邦资金用于购买中国无人机。
大疆公司似乎也意识到了这场风暴。面对日益增长的压力,该公司表示“理应获得公平和及时的评估”。但美国政府的审查力度并未减弱。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已经考虑禁止向大疆和奥拓等中国无人机制造商颁发新的许可证。与此同时,一些议员呼吁解密有关中国制造无人机所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的信息,以提高公众意识。
尽管大疆试图通过降价策略来维持市场份额,其在美国市场的未来依然充满不确定性。一些美国本土企业试图挑战大疆的市场地位,但这些企业与中国之间的潜在联系也引起了议员们的关注。这场围绕无人机的博弈,不仅关乎商业利益,更反映了中美两国在技术和安全领域的复杂关系。它提醒我们,在数字时代,看似无害的科技产品也可能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而国家安全和数据安全将永远是悬而未决的议题。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