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机器人行业的全球版图,曾经是投资热土,增速惊人。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正席卷而来,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大规模的“重新洗牌”。虽然长远来看,前景依旧光明,但近期分析显示,行业扩张的速度正在放缓。这并非由于对自动化失去兴趣,相反,2024年,移动机器人的计划支出预计将增加。一项针对300名买家的最新调查显示,平均增幅达到18%,高于前一年。但全球宏观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尤其是全球关税的实施,正在抑制即时增长,并迫使市场重新校准预期。
关税的影响,无疑是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特别是美国政府出台的关税政策,更是雪上加霜。行业分析机构Interact Analysis已经大幅下调了其对2025年移动机器人支出的预测,减少了高达8亿美元,直接将这一降幅归因于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更广泛的经济不稳定。这些关税不仅仅增加了财务负担;它们正在根本上破坏既定的贸易关系,并导致美中贸易动态的瓦解,这种担忧已经超出了移动自动化领域。贸易壁垒的引入不仅影响着商品流动,还波及价格结构,给机器人零部件制造(尤其是半导体等关键部件)的成本带来不确定性。尽管目前部分半导体产品享受豁免,但未来可能对芯片征收有针对性的关税,这一潜在威胁始终挥之不去。这种采购方面的担忧,正迫使企业重新评估其采购策略,并考虑成本上升的可能性。
关税的影响远不止直接的财务影响。它们还在影响着部署类型的选择。Interact Analysis指出,移动机器人的可用市场(SAM)现在比之前的预测要小,订单履行机器人的市场渗透率可能仅限于低、中等吞吐量的场所。这表明,企业在进行大规模自动化投资时变得更加谨慎,倾向于在不太复杂的环境中进行更渐进的部署。这种谨慎态度又受到持续的全球冲突、持续的经济疲软和不断上涨的能源成本的进一步推动,所有这些因素共同营造了一种不确定性氛围。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之间潜在的关税壁垒(尽管可能是一种短期的谈判策略),又为供应链管理增加了另一层复杂性。企业正在积极探索缓解关税影响的策略,包括利用移动机器人解决劳动力短缺和集装箱卸载等物流挑战,从而有效地内部化一些以前依赖于可能受关税影响的外部来源的供应链职能。
引人注目的是,对这些挑战的回应并非完全是被动的。关税也在推动一个战略拐点,可能重塑机器人行业的格局。与中国的技术竞争加剧,促使美国积极寻求将全球供应链迁回本土的战略,旨在减少对外国制造业的依赖。然而,事实证明,这种回流努力比最初预期的更困难,对来自中国(目前为30%)和大多数其他国家(10%)的进口征收现有关税,构成了重大障碍。尽管面临这些挑战,关税正在为国内供应商创造机会,因为人们对中国供应商以低价销售产品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此外,这种情况正在鼓励企业探索替代采购方案,例如来自台湾和韩国的零部件,这些地区目前的关税限制较少。长远来看,这可能会导致机器人供应链多元化,减少对单一来源的依赖,并提高对未来地缘政治中断的韧性。虽然经济表现疲软和电动汽车普及速度放缓也对放缓有所贡献,但关税问题仍然是核心关注点。
尽管目前面临逆风,但移动机器人应用的基本驱动因素——包括劳动力短缺、对效率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技术的进步——依然强劲。该行业仍然有望实现长期增长,但未来的道路可能比之前预期的更加渐进和复杂。对于在这个不断演变的行业中生存的公司来说,关键在于适应性、战略采购以及拥抱新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意愿。目前的情况突显了全球机器人和自动化行业的相互关联性,以及在日益受到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影响的世界中,积极主动的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