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培养的机器人专家加盟大东,引领农业未来

韩国农业领域正酝酿一场变革,一家老牌企业正试图摆脱传统形象,成为颠覆行业的“特斯拉”。这家企业不是别人,正是深耕农业机械领域数十年的大同(Daedong)。

它曾是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插秧机领域的巨头,在北美市场稳居第三,但如今,它的目光却紧紧锁定在自主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之上。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野心?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人工智能的棋局

大同的转型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豪赌。早在2020年,他们就已明确要成为“未来农业领军企业”的目标,并为此投入巨额资金,试图将人工智能(AI)技术渗透到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他们深知,传统的农业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劳动力短缺、生产成本高企、效率低下……而人工智能,正是破局的关键。

为了加速这一进程,大同选择了与韩国电信巨头KT公司合作,共同开发用于精准农业和机器人的AI技术。这场合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共享,更是一场资源整合,旨在将双方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尽快将AI技术落地应用。

但仅仅依靠合作还不够,人才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就在最近,一则消息悄然流传:一位来自三星的资深机器人专家,姜晟哲(Kang Seong-cheol),将加入大同,负责领导其机器人业务的未来发展。

这位姜晟哲究竟是何许人也?他又将为大同带来怎样的变革?

据知情人士透露,姜晟哲在三星期间就专注于机器人技术的研发,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积累。他的战略重点,将是构建工业AI机器人平台,以及发展铸造能力。更令人期待的是,他将带领团队打造基于Vision-Language-Action (VLA)模型的AI机器人产品,并推动其商业化进程。

这无疑是大同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一大步,也预示着这家企业将迎来新的突破。

AI的野心与布局

大同对AI的运用,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开始逐步落地。

2024年,他们推出了AI室内花园套件,并在“未来农业日”活动上展示了AI驱动的精准农业技术。这些技术,不仅仅是噱头,而是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一些痛点。例如,AI可以减轻劳动力负担,减少人为错误,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更令人期待的是,大同还计划推出“Daedong Connect”应用程序。这款应用程序将提供基于生成式AI的农业和机械相关聊天辅助服务,为农民提供更便捷、更智能的农业解决方案。

这款应用程序的推出,意味着大同正试图构建一个以AI为核心的农业生态系统,将农民、机械和技术紧密连接在一起。

不仅如此,大同还积极参与国际展会,试图将他们的AI技术推广到全球。在CES 2025上,他们将展示其AI驱动的未来农业蓝图,并将其AI植物培养机放置在三星电子展位进行展示。

与三星电子的合作,似乎也并非偶然。大同计划通过与三星电子的合作,将AI植物培养机与三星的物联网(IoT)平台“SmartThings”连接,为客户提供更多样化的体验。

这是否意味着,大同与三星之间,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为了进一步推动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大同还成立了AI机器人软件公司“Daedong AI Lab”。这家公司将专注于AI机器人产品的商业化,并利用VLA模型等先进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更智能、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谁将笑到最后?

大同集团CEO金俊植在2024年的新年致辞中,更是直接点明了公司的战略方向:通过数据、AI和机器人等创新技术,实现可持续增长,并转型为“未来农业平台公司”。

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大同的决心。

从传统的农业机械制造商,到未来农业平台公司,大同的转型之路,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机遇。

他们不仅在传统的农业机械业务上精耕细作,还积极拓展智能农业机械、农场和移动出行业务。他们甚至参加了第八届大邱国际未来汽车与移动出行博览会,展示其在移动出行领域的最新成果。

大同的这一系列举措表明,该公司正在积极构建一个涵盖农业生产、技术研发和移动出行的完整生态系统,力争成为未来农业领域的领导者。

这条道路注定充满荆棘,但大同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迎接未来农业的挑战。

他们能否最终成功转型,成为“农业界的特斯拉”?让我们拭目以待。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