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何擅仿却难领航?

印度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这个国家有望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它面临着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种增长是会转化为真正的繁荣和全球领导地位,还是仅仅停留在表面?

这个问题是前印度储备银行行长拉古拉姆·拉詹最近观察的核心。他警告说,仅有经济规模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应的创新浪潮。他指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印度拥有复制现有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卓越能力,但与此同时,却难以创造出类似TikTok或保时捷的开创性创新。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对印度未来发展轨迹的根本性挑战。

一个核心问题,正如拉詹所强调的那样,在于印度资本主义的性质。尽管政府提供了支持并且国内市场正在蓬勃发展,但该国却缺乏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领导者。这并非由于缺乏能力建设或劳动力培训——已经进行了投资,技能也正在发展——而是源于一种系统性的规避风险。盛行的“规避风险的资本主义”阻碍了大胆的创业,并优先考虑安全的模仿,而不是颠覆性创新。这种状况因保护主义政策而加剧,这些政策虽然旨在扶持国内产业,但却无意中保护它们免受了驱动创新所必需的竞争压力。结果形成了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即“稳定的模仿足以满足国内消费者”,从而削弱了对研发的激励,也抑制了对真正新颖解决方案的追求。拉詹指出,当前的经济复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全球现象,并不一定表明印度经济内部具有根本性的实力。简而言之,印度正在参与一场全球浪潮,而不一定是创造自己的浪潮。

拉詹进一步强调了积极主动而非被动应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随着全球供应链被重新评估和重组,特别是在疫情和地缘政治格局变化之后,印度拥有将自己定位为全球枢纽的独特机会。然而,要抓住这个“时机”,需要的不仅仅是吸引投资于出口导向型制造业。它要求一种根本性的思维转变,即营造一个奖励实验并拥抱失败作为学习机会的竞争环境。这包括精简官僚流程、减少监管障碍,并大力投资于知识资本——创建类似于印度管理学院(IIMs)的“知识资本工厂”,但专注于在各个行业中培养创新文化。需要一个明确的愿景来创造新技术,而不仅仅是空洞的承诺,这一点至关重要。本土TikTok克隆版难以与字节跳动竞争的成功,就是一个令人清醒的提醒。

除了经济因素之外,拉詹还强调了包容性增长与持续进步之间的关键联系。他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通过边缘化其大部分人口而蓬勃发展,并强调需要确保所有公民都感受到进步和机会。这与他更广泛的呼吁维护自由民主价值观相关联,警告不要采取像中国那样的专制做法,他认为这可能对印度的长期经济增长不利。他还强调了宽容和公开辩论的重要性,认识到充满活力的知识氛围对于培养创造力和创新至关重要。到2047年实现成为“Viksit Bharat”(发达的印度)的宏伟目标,将需要8-9%的持续增长率,如果没有解决这些根本性挑战,这一壮举是不可能实现的。印度的未来不仅仅在于变得更大;而在于变得更聪明、更具创新性、更具包容性。前进的道路需要大胆地重新构想其经济未来,打破模仿的模式,并拥抱一个由本土创新和全球领导地位定义着的未来。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