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人工智能的浪潮席卷全球,而地缘政治的暗流也在悄然涌动。2025年,尤其是在5月、6月和7月这三个月里,全球见证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突飞猛进,与此同时,围绕这项战略技术的战略意义,特别是中美关系,也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担忧。在这场科技与政治的角逐中,英伟达(Nvidia)这家坐拥人工智能革命核心的公司,以及其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成为了聚光灯下的焦点。
黄仁勋的近期举动,将他推到了这场地缘政治拔河赛的中心。
首先,原定于7月16日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媒体见面会,牵动了美国两党议员的神经。 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和吉姆·班克斯联名致信黄仁勋,强烈敦促他避免与那些涉嫌规避美国芯片出口管制令的中国公司进行合作。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源于人们担心英伟达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至关重要,可能会被用于增强中国的军事实力,或者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议员们的顾虑不仅仅局限于此,他们还对英伟达可能为那些积极违反美国出口法规的公司提供“合法性”表示担忧。 这一干预行动凸显了美国政府内部日益增长的焦虑,即担心技术转移会侵蚀美国的竞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黄仁勋计划访华之前,他还与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进行了会面,这似乎表明他希望谨慎处理围绕与中国合作的政治敏感问题。
其次,英伟达自身也坦承,由于美中技术冲突,其业务面临的风险正在增加。 尽管该公司报告了可观的销售增长,但他们也承认,在关税和报复性措施定义的严峻环境中运营,具有不确定性。 黄仁勋本人公开承认中国是“关键市场”,即便美国对H20等先进人工智能芯片的对华销售实施了限制。 这种看似矛盾的立场反映了英伟达面临的内在困境:如何在维护创新和市场准入的同时,满足国家安全和监管合规性的要求。 此外,英伟达计划在上海开设新的研发机构,也引起了美国立法者的进一步批评,加剧了人们对加深与中国联系的担忧。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敏感技术的流动,一项拟议的立法倡议旨在追踪英伟达等公司生产的人工智能芯片,以防止其非法走私到中国。 值得玩味的是,黄仁勋甚至将美国的芯片限制描述为“失败”,暗示它们可能无意中阻碍了美国的竞争力。 他强调中国软件开发商的实力,认为人工智能软件“应该最好运行在美国技术堆栈上”,这意味着限制硬件访问最终可能使竞争对手受益。
第三,除了围绕英伟达的直接担忧之外,更广泛的背景揭示了一幅复杂的经济图景。 尽管贸易环境“动荡不安”,但中国在2021年上半年仍创下了创纪录的出口额,并实现了高达586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2021年的数据为背景提供了参考,有助于理解持续的贸易动态)。 这种经济韧性,加上中国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导者的雄心,加剧了美国维持其技术优势的压力。 情况不仅仅是限制访问,更在于确保美国保持人工智能创新的前沿地位,并保持对基础技术的控制权。 辩论甚至延伸到了芯片行业“独立”的定义,黄仁勋估计,美国要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可能还需要十年到二十年”。 这一承认突显了美国在寻求确保其技术未来方面面临的长期挑战。 此外,人们的担忧不仅仅局限于中国,有报道称中国情报部门试图窃取敏感信息,这为安全形势增添了另一层复杂性。
总而言之,围绕英伟达及其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的近期发展,是美国与中国之间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和技术竞争的缩影。 美国政府对保护其技术利益越来越警惕,这一点从对英伟达活动的审查以及控制芯片出口的拟议立法措施中可见一斑。 英伟达在应对这些复杂压力的同时,继续认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这种情况突出了在人工智能时代,在促进创新、保持经济竞争力以及维护国家安全之间取得微妙平衡的必要性。 黄仁勋和美国议员等关键人物正在进行的对话和行动,无疑将塑造未来几年全球技术格局的走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