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森试用Tally机器人引裁员担忧

零售业的”机械革命”:当Tally机器人走进Morrisons超市货架

清晨6点,当英国Wetherby的Morrisons超市刚刚开门迎客时,一个不同寻常的”员工”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它不是人类,而是一台名为Tally的机器人。这个身高1.8米的白色机器人在货架间自如穿行,用它的”眼睛”——高精度摄像头扫描着每一件商品的位置和库存状态。这一幕不仅标志着Morrisons成为英国首家引入货架扫描机器人的零售商,更预示着零售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机械革命”。

数字化的精准之眼

Tally机器人由美国Simbe Robotics公司研发,集成了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它能够自主规划路径,避开障碍物,在超市通道中巡航。与人类员工不同,Tally可以每天多次扫描整个店铺,捕捉货架上每一个细微变化——从商品错位到库存不足,甚至是价格标签的错误。这些数据实时传输到后台管理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迅速做出调整。
Morrisons数字与创新总监表示:”Tally的精确度远超人工检查。它不会疲劳,不会分心,每次扫描都能提供一致的高质量数据。”在Redcar和Stockton的试点店铺中,Tally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货架缺货率下降了30%,产品摆放合规率提升至98%,而价格标签错误几乎被完全消除。

人机协作的新平衡

Morrisons高层反复强调,Tally不是来取代人类员工的,而是来协助他们的。在引入机器人后,原本负责货架检查的员工被重新分配到客户服务岗位。”现在我们的员工可以专注于帮助顾客,解答问题,而不是把时间花在单调的货架检查上,”一位店经理解释道。数据显示,试点店铺的客户满意度评分提升了15%,投诉率显著下降。
然而,这种转型并非没有阵痛。在Morrisons宣布大规模成本削减计划的同时引入机器人,难免引发员工焦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夜班员工说:”先是取消了夜班岗位,现在又来了机器人,我们很难不担心自己的工作前景。”这种担忧并非毫无根据——Simbe公司数据显示,一台Tally机器人可以完成约15名员工的手动检查工作。

零售业的技术十字路口

Morrisons的试点只是全球零售自动化浪潮中的一朵浪花。亚马逊的无人便利店Amazon Go、沃尔玛的货架扫描无人机、阿里巴巴的”未来超市”,都在重塑零售业的形态。据麦肯锡研究,到2030年,零售业约50%的工作活动可能被自动化技术替代。
但这场变革也带来了深层的社会问题。英国零售工会秘书长警告:”如果没有适当的再培训计划和社会保障,自动化可能导致大量低技能工人失业。”Morrisons回应称,他们正在投资数百万英镑用于员工技能提升项目,帮助员工适应数字化工作环境。
当Tally机器人在Morrisons的货架间穿梭时,它不仅仅是一个高科技工具,更是零售业未来的一个缩影。这场”机械革命”带来了效率的飞跃和服务的升级,但也提出了关于就业、技能和社会公平的深刻问题。Morrisons的案例表明,技术本身不是目的,关键在于如何在效率与人文、创新与包容之间找到平衡点。或许,零售业的未来不在于选择”人”还是”机器”,而在于如何让两者协同创造更大的价值。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